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78章 空手套(7 / 88)

寸感”(《读唐长孺先生论著的点滴体会》。陈则光先生亦同,见《陈平原文集》第10卷与第20卷),就更无从谈起了。

治清史的某君曾以出题打分的方式来测验deepseek,最后得出结论说deepseek在史学上的学术素养暂时不能超过大二。而我曾经说的是它在古典文史上的学力(即学问功夫)比不上“专业的、已经入门的大二本科生”。我们说之前没有就这个问题交流过,也没有听过对方的说法,算是不谋而合吧。

其实人工智能在学界在运用早在几十年前就兴起了,比如“数字人文”(digitalhuanities),只是一来大众不太关注,二来内地起步较晚。而“数据时代”的到来也并没有让文史研究进入“大航海时代”,今日的ai普及虽远过于数字人文,可造的谣却比之前多得多,这或许就是发展的代价吧。

当算法的暴雨冲刷历史的长阶,愿你我尚能从如海的塑料花丛中,嗅出芬芳的玫瑰,古老、生动而又浪漫的——玫瑰。

_l

不过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策论但这次被囚,所见所闻,颇多心得,等回去之后,写篇《治蛮策》试试看

柳憕虽然演得极尽真诚,但王扬一眼就看出他不由衷。

不过王扬也不在乎柳憕怎么想。至于简在帝心的事他现在已经没有把握了。之前在庾易那边留了个暗手,想通过打动天子让自已多张保命的底牌,可这么长时间以来,天子一直没什么表示。或许是表示了他不知道?有可能吧,但也不排除自已自作多情了,天子压根就没注意这边。

上达天听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。王扬大一的时候曾中二地给某某部“上表”,洋洋洒洒一通论说,建议把“逻辑学”纳入高中基础课程体系之内。之所以说“中二”是因为他一不讲究上表的方式方法,二居然还是用古文写的,三来他当时学识太浅,根本写不到点子上最后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

后来他才明白,这种事想要做成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缺一不可;都不说做成,就是想一纸成功达于案头,那也得谋定后动。所以他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庾易身上。更何况庾易这边他只是猜测,说不定庾易根本就没有和那位说过自已的事。故而他借着柳憕被绑的契机,又献了定蛮策。

一来是给萧宝月挖了个暗坑。如果萧宝月或者萧宝月后面的人居心叵测,想要“盗版”他的想法,或者“盗版”之上,再来个灭口什么的,那这篇策论就可能成为翻盘的一个伏笔。二来此事涉及营救柳憕,并且由柳国公转交,这个渠道比庾易要稳。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,天子似乎对他的策论不太在意。尽管柳惔代转柳国公的回复时多有勉励之辞,但王扬却察觉到了天子不以为意的态度。

许是他写得太超前了,不得圣心?又或许帝王心术,不示人以好恶?可能的理由太多,王扬也摸不准。自古文人便有“献赋”的传统,即在正常的进取程序之外,通过天子(有时也不限于天子)进献辞赋,以博得青睐。李白、杜甫、柳宗元、温庭筠,都献过赋,有人献一次即成,有人屡献无果。李商隐曾献文章于京中显达,自已描述等待的忐忑云“进不敢问,退不能解,默默已已,不复咨叹”。王扬虽然没有这么夸张,不过也是被拿捏了,体验了一把“悬笔待沽,价不由已”的心情。

这边柳憕听到已得天子首肯,顿时有了底气,兴奋起来:

“阿兄见到诏书了吗?具体怎么说的!”

“没有诏书。”

“额,难道是以荆州刺史府的名义下的牒文?这么做倒是持重,但份量不太够啊——”

“天子的意思是,朝廷晓谕蛮部的官文书不能提到贸易的事,并且得让蛮部先放人,放人之后再主动请求贸易,然后我们才能许可。”

柳憕大惊失色:“这不是空手套——”

王扬一指柳憕:“这可是你说的。”

柳憕捂住嘴巴,脸色煞白,连呼吸都滞住了。

这么说,自已岂不是回不去了!!!!

“你知足吧,最开始天子的意思是蛮部放人之后还必须请求归附,同时上贡,后来经过令尊的努力,才把这两条去了”

柳憕只觉喉咙里像塞了团浸水的棉絮,连呼吸都打着颤!脑中只剩一个念头——

完了,这是放弃我的意思,天威不可犯,国体重如山,体统大义一拿出来,便是我爹也没办法了

正当他绝望到眼前发黑时,王扬忽然拍了拍他的肩:

“没事,我既然敢接这差事,自然有我的办法,虽然不好保证什么,不过既然我来了,他们想扣住人不放,也没有那么容易。放心,我会尽力的!”

“阿兄!!!!!!”

柳憕只觉船翻乍逢舟楫,洞暗忽倾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